|
后補貼時代 動力電池企業(yè)靠啥取勝2019-02-18 10:43 導讀: 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將從政策導向逐漸過渡至市場導向,行業(yè)紅利將逐漸向技術實力強大、市場布局明確的企業(yè)集聚。 2018年,中國車市新車銷量同比下跌2.76%,多數細分市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跌幅。就在一片跌勢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卻呈現唯我獨增的良好局面,實現了高達61.74%的增幅,總量達125.62萬輛。毋庸置疑,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逐漸壯大,動力電池配套量自然也隨之上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動力電池企業(yè)都能實現 “大聯歡”。隨著補貼的退坡,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也將從政策導向逐漸過渡至市場導向。整車廠需要協同電池供應商,推出長續(xù)航、長壽命、低成本、高安全的產品,因此整車廠和電池供應商的成本壓力也會與日俱增。同時,行業(yè)紅利將逐漸向技術實力強大、市場布局明確的企業(yè)集聚。 作為主要動力電池供應商之一,萬向一二三2018年可提供超3500萬只電池,能滿足客戶約7GWh的電池產能需求,較2017年的產能有著顯著增長。面對挑戰(zhàn)重重的2019年,萬向一二三總經理 Peter W. Cirino先生仍懷有堅定的信心。萬向一二三將持續(xù)改善成本架構、提高效率,并將加大研發(fā)投入,加快迭代技術儲備,以為客戶提供性能更優(yōu)、成本更具競爭力、技術更領先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預計公司2019年的業(yè)績增幅將超50%。 技術硬核 全系列產品布局夯實競爭基礎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擴大,市場需求也逐漸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因此多條腿走路、多路線布局已然成為企業(yè)的不二選擇。萬向一二三采取的是全系列產品布局,產品覆蓋高、低壓乘用車以及商用車市場,專注于軟包動力電池電芯、模塊到系統(tǒng)的開發(fā)制造,并在12V啟停電池、48V微混鋰電池領域與高比能三元電池領域都擁有重要的行業(yè)地位。 近些年,各國排放標準日益嚴苛,國內推出雙積分政策,新能源補貼也逐漸退坡并終將取消。作為兼顧政策要求、節(jié)油效果和成本等因素的最佳方案,48V解決方案逐漸成為企業(yè)爭相研發(fā)的“香餑餑”。 事實上,從2013年起,萬向一二三就開始專注48V產品的開發(fā),在48V微混電源系統(tǒng)項目累計投資已達15億元,采用超級磷酸鐵鋰(UltraPhosphate)專利技術,單體電芯功率密度達到5900W/kg,電源系統(tǒng)功率密度超過2000W/kg。該系統(tǒng)循環(huán)壽命長、安全性高,采取被動冷卻的熱管理設計,電池尺寸更小,易于整車集成。萬向一二三的48V產品率先在國內甚至全球大批量生產,成功配套國內外13家主流車企,做到了全球市場份額第一。得益于在磷酸鐵鋰電池領域多年積累的技術優(yōu)勢和領軍地位,萬向一二三48V電池系統(tǒng)2018年成功配套吉利首發(fā)新能源車型博瑞GE MHEV,并實現15%的節(jié)油率,助力吉利博瑞GE在科技智混汽車領域試水成功。同年,斬獲具有美國工業(yè)風向標之稱的“PACE”大獎。萬向一二三擁有最為廣泛應用的48V電池系列,已經投入了兩款產品應用于P0車型。另據相關資料顯示,該公司已經成功研制出第二代產品,具備更高能量和功率。該產品的超高性能,可將電氣系統(tǒng)的其他功能集成到48V電池系統(tǒng)中,并成功贏得國際著名豪華品牌的訂單。 萬向一二三不僅在48V產品領域占據全球領先地位,同時正加速高壓三元產品的技術開發(fā)與投資進度。Cirino先生透露,萬向一二三在高壓產品領域的投入和研發(fā)從未間斷。自2013年起,該公司在國內率先采用三元軟包電芯批量配套乘用車,超十萬車輛運營至今創(chuàng)下零安全事故的紀錄。在2018年度,萬向一二三軟包電芯裝機量名列第三,并成功獲取累計金額超10億美金的新意向訂單。為加快高能量密度高壓產品的開發(fā),公司額外追加了2.08億美金的研發(fā)專項資金,希望到2020年開發(fā)10款高比能產品,建設5個研發(fā)實驗室,在全球占領技術高地。 2018年初,萬向一二三52Ah VDA電芯產品順利實現了設計定型,該款產品具備高能量密度(能量密度近260Wh/kg)、高功率(常溫功率10s輸出功率密度達1500W/kg)、長循環(huán)壽命(高溫壽命預計達超1500次)和高安全性(順利通過GBT-31485-2015要求的各項測試和USABC針刺測試,并達EUCAR3標準)等特點。根據Cirino先生分享的消息,萬向一二三的811高能量產品也將于2020年推出。通過與阿貢實驗室多年的合作,從材料、電芯、系統(tǒng)等多重維度,萬向一二三開發(fā)了多層次的電池安全保護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了電池安全問題。此外,萬向一二三還設有專門研究基礎材料的團隊,不斷突破高鎳正極和高容量負極技術的界限,以滿足汽車市場用最低成本獲得最大續(xù)航里程的需求。 對于下一代電池技術,萬向一二三也已經提前做出布局。Cirino先生認為,隨著市場對新能源車輛安全和里程的要求越來越高,固態(tài)電池一定會被應用到行業(yè)中。因此,在固態(tài)電池領域,萬向一二三采取外部投資和內部研發(fā)并進的方式。不僅先后投資了固態(tài)電池公司Solid Power(寶馬隨后也與其開展合作,共同開發(fā)固態(tài)電池)和專注固體電解質的美國離子材料公司Ionic Materials,同時還在內部進行固態(tài)電池的研發(fā)。據悉,2019年年底萬向一二三將帶來能量密度和生命周期均有著不錯表現的固態(tài)電池產品樣本,并且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推出世界領先的產品。 戰(zhàn)略布局 本土全球協同推進持續(xù)發(fā)展 早在1999年,萬向一二三控股公司萬向集團就已經宣布開始布局清潔能源,大力發(fā)展電池、電動汽車等產業(yè)。三年后,萬向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成立,萬向正式成為彼時的新造車勢力,并開啟了累計投資近百億元的清潔能源的自主研發(fā)、并購、投資行動,而對美國A123的收購算是并購活動中最大的一筆。 A123的加入,不僅為萬向集團帶來了全球領先的磷酸鐵鋰技術和符合全球標準的質量管控體系,其成熟的歐美市場配套經驗及渠道也為集團全球化布局帶來既有優(yōu)勢。A123于2001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成立,并于同年創(chuàng)建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研發(fā)中心,多年以來一直與麻省理工以及阿貢實驗室保持著著深度合作。2009年,在密西根州設立工廠,該工廠一直為通用、克萊斯勒等品牌提供配套。2010年,在德國斯圖加特創(chuàng)建技術中心,長期為許多歐洲客戶提供服務。2012年,萬向集團收購A123,并在2016年正式改名為萬向一二三股份有限公司。同年,萬向一二三在捷克開設工廠,專門服務需求日益增長的歐盟市場,其中包括保時捷、捷豹路虎等客戶。目前,歐洲市場是萬向一二三除中國市場之外的另一大增長點。據Cirino先生透露,萬向一二三目前近70%的業(yè)務來自中國,30%來自歐洲市場,并且歐洲市場仍以較快的速度增長。 在研發(fā)層面,萬向一二三采取“一視同仁”、全球同步研發(fā)的策略,在中國杭州總部、美國馬薩諸塞州和歐洲都設有研發(fā)中心,實現人才互通,以近距離服務客戶,并且“會根據市場不同需求進行定制化調整”。據了解,萬向一二三覆蓋全球所有業(yè)務,從開發(fā)到生產交付,全部嚴格執(zhí)行IATF 16949標準,符合國際質量認證。 從萬向一二三的角度來看,萬向集團不僅出資為A123注入新生的活力,并在收購之后為萬向一二三引入國開發(fā)展基金、工銀瑞信等機構參股,為公司的發(fā)展奠定了夯實的財務基礎。在市場層面,作為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代表企業(yè)之一,萬向集團的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65%以上,在本土市場擁有著成熟配套經驗和銷售渠道,為萬向一二三打開中國市場提供了條件。目前,萬向一二三的產品已經成功配套上汽通用、廣汽、吉利、奇瑞、長安、江淮等本土主機廠。 Cirino先生總結道,“首先,兩個電池公司合并可以形成更大的規(guī)模效應,不僅實現了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技術路線互補的優(yōu)勢,并且在中國和海外市場都有高級人才團隊,便于拓展全球業(yè)務、服務全球客戶、實現躋身國際化公司行列的目標。再者,萬向在中國市場已經耕耘半個世紀,擁有強大的品牌力,能夠吸引人才,奠定公司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重要的一點是,萬向的財務表現良好,為萬向一二三的發(fā)展提供財力支持,并帶領萬向一二三實現財務增長。在加入萬向集團后,可以與集團和其它兄弟公司緊密協作,為客戶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 為了集中資源、最大化協同效應,萬向集團推出計劃總投資2000億元的聚能城項目。據了解,該項目涵蓋鋰離子動力電池、新能源乘用車、智慧城市CBD社區(qū)等12個重點建設項目,意在實現“實體+數字”的深度融合。其中一期將投入100億美金,建設產能達80GWh的鋰離子動力電池基地(全行業(yè)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基地之一)、高端新能源整車制造基地和國內最高水準的國際電池創(chuàng)新中心。此外,創(chuàng)新聚能城還將建立電池回收基地和儲能基地,采用汽車退役電池進行能源儲存,以實現供應鏈的封閉循環(huán),最大程度優(yōu)化材料成本。簡而言之,創(chuàng)新聚能城貫穿整個產業(yè)鏈,覆蓋從研發(fā)、生產制造到客戶端應用、回收利用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Cirino先生稱,“創(chuàng)新聚能城是讓人很興奮的項目,2019年將開始安裝設備,2020年產能將達20GWh,希望能夠成為未來電池創(chuàng)新和安全電池制造的典范?!?/p> 根據有關研究機構的預測,2019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預計在260萬輛左右,較2018年同比增長約40%;中國市場2019年電動車銷量將達150萬輛,歐洲市場的銷量也將達50萬輛。用Cirino先生的話說,2019年是令人期待的一年,而這份信心的背后離不開技術實力的支撐和全球戰(zhàn)略布局的指引。未來可期!
|